刺激化工产品价格从历史经验来看,国际油价上涨将带动下游化工品价格上涨,或利好化工板块。
首先要完成是全球产业大分工,即所谓的全球化。这是禁忌,美国人对这一关乎美国国家生存的话题讳莫如深。
当这样一种对应关系形成之后,在美国和全世界之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美国用自己的金融体系,把全世界与美国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由美国向世界输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国提供产品的交易模式,其结果就是全球财富快速向美国集中,这也就是美国在1990年前的200多年里,GDP最高时才不过达到7万亿美元,而在最近的短短20年里,GDP居然翻了一番,达到14万亿的根本原因。他的重要之处在于他的影响超出了20世纪,甚至到21世纪美国和世界也还生活在他的影响中。另外的2000多亿则去了香港,香港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么多钱?显然是那些投资人或投机家,看好中国内地市场,想拿香港做跳板,进入中国内地。打伊拉克战争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后接近150美元,等于一场战争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油价飙升,交易又以美元结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油价的飙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说,美国人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
结果,战争一打响,7000多亿热钱中有4000多亿立刻从欧洲抽逃,其中2000多亿去了美国,直接支持了美国已经连续9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现在,这个中心的中心居然让恐怖分子给撞毁了,谁还敢对你的投资环境保持信心呢?于是,从这时起,据说有三四千亿美元撤离了美国,前面提到美国每年需要吸纳大约7000多亿美元的净流入,这个时候有三四千亿美元撤离美国,而这一年还有几个月的日子要过,没有钱怎么行?所以美国迫切需要一场战争,需要用一场战争,打回全世界投资人对美国的信心。但每个项目具体损失还要视不同项目进展来定,目前还很难判断具体损失。
业内人士建议短线不宜抢反弹,静待股价走出熊途。相关个股中国铁建3月2日中国铁建H股下跌7.75%,收报8.09港元,创自宣布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巨亏后近5个多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周一晚间中国建筑公告称,由于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公司陆续撤回全部在利比亚从业人员,工程承包项目暂时中止,项目后续进展将存在不确定性。截至2月18日,累计完成合同工程量16.8%。
目前,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项目几乎全部停工。虽然短期股价表现不算太差,但趋势指标显示该股目前处于下跌趋势中,仍有调整要求,近期观望。
中国铁建A股2日跳空低开跌至4.64%,至收盘报7.08元。不过对损失方面,上市公司均表示尚无法预计。其中,5000套住宅项目为利比亚政府项目,合同金额为9.68亿利比亚第纳尔,约合54.21亿元,合同工期为36个月,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合同金额3.08亿元。昨日其走出3月以来的第三条阴线,跌3.45%,收于13.17%。
如中国铁建,因为沙特高铁项目有41亿元的亏损,截至去年三季度,其净利润已经出现13.6亿元的亏损,第四季度还会有亏损金额需要消化,因此业内预计,中国铁建 2010年业绩会直线下滑。中国中冶公告称,其下属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在利比亚共有2个工程承包项目,分别为利比亚EASTMELITA 地区5000套单元住宅及其配套服务设施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和米苏拉塔43000t/d水泥厂生产线一期土建工程项目。记者通过上述4家公司披露的数据计算,中国建筑由于项目涉及金额较大,如今近半工程量虽已完成,但仍有价值超80亿元的项目仍不知何时开工。其实,受利比亚局势动荡的拖累,中国铁建A股连续被抛售,2月18日跌逾2%以来便一路走低,至昨日收盘,10个交易日跌幅已超14%。
记者计算得知,葛洲坝的未完成项目价值46.09亿元。由于工程陷入瘫痪,继中国铁建之后,中国中冶、葛洲坝、中国建筑等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称在撤离。
据悉,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目前在施工程均为政府国民住宅项目,工程规模为两万套,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工期40个月,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原预期盈利较为理想。可是,记者根据其披露情况,若总价176亿元,则尚未完成的剩余项目的价值超80亿元。
水泥厂项目为工程施工分包项目,合同金额为1.65亿元,合同工期为13个月,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合同金额1.47亿元。昨日中国铁建A股继续走弱,H股开始回升。公司表示,虽然目前项目经营层面没有产生亏损,但人员撤离将发生一定费用,项目待施合同额占公司合同总额的1%左右。但鉴于近几日下跌力度加大,业内人士建议持币观望。据悉,不少央企在海外开展工程建设,外方会事先给一部分预付款。对比上述四家公司,由于中国建筑未具体披露承包有多少工程项目,则拥有3个项目的中国铁建承包项目最多。
相关个股中国建筑受利比亚事件影响的中国建筑昨日报收红盘,涨0.28%,收3.59元。未完成合同额35.51亿美元,占公司未完成合同总额约2.3%
十二五期间GDP平均增长8%,已经是一个很积极的高水平增长目标。能源结构中,洁净能源将占一半以上,并呈继续增加势头。
名为《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的重大项目提出,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中国能源科学发展必须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实现能源消费的总量控制既要控制GDP能源强度,又要控制年均GDP过快增长。同时,尽快落实一批关键能源政策,建设国家级能源科技研发机构和平台,加快能源重大科技攻关,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和生态文明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重大项目组组长杜祥琬表示,在中国模式探索中,中国人必须创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是这条道路的要素。
引进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以防止盲目扩大投资,避免单纯追求GDP增速。中国工程院28日在北京发布其完成的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称,通过实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预期到2030年前后中国能源发展将出现历史性转折点,到2050年,中国将基本完成能源体系的变革,实现能源供需模式的科学平衡。《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对实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提出多项建议:管理体制方面,国家设立能源统一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制定能源战略。这条道路的创新,将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经济政策方面,完善能源立法,出台资源税、能耗税、排放税、碳税、物业税、调整能源价格、强化资源管理等政策,完善各类准入标准、技术标准,提高节能标准,严控高耗能产品出口,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从制度上引导低耗能建筑、节能减排汽车,促进建筑业和汽车业的健康发展,适当控制中国汽车拥有率,严控高能耗产业增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各级政府和企业,完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GDP增速上,强调又好又快,不宜追求两位数增长,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把节能、绿色、低碳的要求作为硬指标,列入考核体系
经济政策方面,完善能源立法,出台资源税、能耗税、排放税、碳税、物业税、调整能源价格、强化资源管理等政策,完善各类准入标准、技术标准,提高节能标准,严控高耗能产品出口,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从制度上引导低耗能建筑、节能减排汽车,促进建筑业和汽车业的健康发展,适当控制中国汽车拥有率,严控高能耗产业增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十二五期间GDP平均增长8%,已经是一个很积极的高水平增长目标。
这条道路的创新,将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能源结构中,洁净能源将占一半以上,并呈继续增加势头。
名为《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的重大项目提出,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中国能源科学发展必须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实现能源消费的总量控制既要控制GDP能源强度,又要控制年均GDP过快增长。引进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以防止盲目扩大投资,避免单纯追求GDP增速。对各级政府和企业,完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GDP增速上,强调又好又快,不宜追求两位数增长,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把节能、绿色、低碳的要求作为硬指标,列入考核体系。《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对实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提出多项建议:管理体制方面,国家设立能源统一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制定能源战略。
同时,尽快落实一批关键能源政策,建设国家级能源科技研发机构和平台,加快能源重大科技攻关,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和生态文明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重大项目组组长杜祥琬表示,在中国模式探索中,中国人必须创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是这条道路的要素。中国工程院28日在北京发布其完成的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称,通过实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预期到2030年前后中国能源发展将出现历史性转折点,到2050年,中国将基本完成能源体系的变革,实现能源供需模式的科学平衡
潇湘晨报记者徐海瑞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亿元)全国 397983北京 13777.94天津 9108.83河北 20197.09山西 9088.06内蒙古 11655.00辽宁 18278.29吉林 8577.06黑龙江 10235.00上海 16872.42江苏 40903.34浙江 27226.75安徽 12263.36福建 14357.12江西 9435.01山东 39416.20河南 22942.68湖北 15806.09湖南 15902.12广东 45472.83广西 9502.39海南 2052.12重庆 7894.24四川 16898.59贵州 4593.97云南 7220.14西藏 507.46陕西 10021.53甘肃 4119.46青海 1350.43宁夏 1643.41新疆 5418.81。比如一家大型公司,在各地均有分支机构,公司总部算进去各分公司营收之和。
国家统计局摆放在两会新闻中心的一份统计信息资料显示,31省市区2010年实现的GDP加总之和为43.2738万亿元,超出其公布的全国总量近3.5万亿元。而一项来自各省份地方两会制订的2011年的GDP增速目标统计中,显示有20个省市区调低了增速预期,8个维持不变,有3个则调高了目标。